送宋宗道归洛阳

选郎分手楚天涯,万里春明稳到家。
庭下已生书带草,马头初见米囊花。
汴淮湠漫经梁苑,星斗参差犯汉槎。
中国未应风俗异,旧京宁觉路途赊。
鲛宫献佩当明月,鹄殿吹笙隐太霞。
貂弊世怜苏季子,赋成人哭贾长沙。
若为抚事伤遗迹,正用怀才待物华。
闻道乡闾诸父母,杖藜期看马卿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宋宗道归洛阳》是王逢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宋宗道即将离开的情景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友人的深切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诗人生平:元末明初的诗人王逢是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在元至正年间,他曾作《河清颂》,后因台臣荐举而称疾辞官,并避乱于淞之青龙江,最终在上海乌泥泾筑草堂居住,自号为最闲园丁。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七言排律中,如《送宋宗道归洛阳》。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首联解读:“选郎分手楚天涯,万里春明稳到家。” 首联“选郎分手楚天涯,万里春明稳到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用“选郎”指代宋宗道,意味着宋宗道即将离去,离别之际的心情复杂而难舍。“万里春明稳到家”则预示着宋宗道在远离故乡之后能够平安顺利地回到家乡。此联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 次联解读:“庭下已生书带草,马头初见米囊花。” 次联“庭下已生书带草,马头初见米囊花”进一步描述了宋宗道离开时的场景。诗中的“书带草”和“米囊花”都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植物,书带草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而米囊花则代表着富饶和丰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宋宗道离开时的具体环境,也寓意着其在外经历的种种挑战终将转化为美好的果实。
  1.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 情感表达:王逢的这首《送宋宗道归洛阳》以其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期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离别的哀愁、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友人的关怀融入文字之中,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又充满了诗意。
  • 艺术手法:作为一首七言排律,王逢巧妙地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同时,他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送宋宗道归洛阳》不仅是王逢个人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友情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欣赏到王逢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