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六和绝顶

江分吴越绿漫漫,闲向浮屠绝顶看。
目览钱唐殊觉小,身游玉宇不知寒。
海连芳草春潮急,山拥颓阳古木蟠。
游子举头应怪问,何人天半拍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六和绝顶》是一首描绘登临高峰所见到的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的七言律诗,由宋末元初诗人尹廷高创作。在这首诗中,尹廷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站在六和塔绝顶所见到的江景、山色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提到“目览钱唐殊觉小,身游玉宇不知寒”,意味着站在高处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钱塘江的美丽景致,而身处其中却感觉不到寒冷,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玉宇之中。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海连芳草春潮急,山拥颓阳古木蟠”,描绘了一幅春天海潮汹涌、芳草连天的画面和古木环绕、夕阳斜照的壮丽景象。

尹廷高通过这首作品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艺术技巧,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隐逸情怀。诗中“何人天半拍阑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使得《登六和绝顶》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诗,也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登六和绝顶》是宋代诗歌向元代诗歌转变的重要桥梁之一。它不仅继承了宋代诗歌的清新自然之美,还融入了元代诗歌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这首诗成为了连接两个时代的文学经典。同时,《登六和绝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

《登六和绝顶》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美的无限魅力,更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元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