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风淅淅柳丝柔,柳下蛮童钓晚洲。
老牯安行无寸草,游鯈饱食弄沈钩。
连羁治马真成虐,挟策寻羊未足优。
何似人牛俱不见,短蓑高挂树枝头。
跋风柳忘牛图
介绍
《跋风柳忘牛图》是金代诗人王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简介:王寂,金朝蓟州玉田人,字元老,海陵王天德二年进士,世宗大定初为太原祁县令,调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迁通州刺史,兼知军事。累官中都路转运使,以诗文名。《跋风柳忘牛图》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诗歌原文及翻译:
溪风淅淅柳丝柔,
柳下蛮童钓晚洲。
老牯安行无寸草,
游鯈饱食弄沈钩。
连羁治马真成虐,
挟策寻羊未足优。
何似人牛俱不见,
短蓑高挂树枝头。诗歌赏析:《跋风柳忘牛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黄昏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慨与思考。首联“溪风淅淅柳丝柔,柳下蛮童钓晚洲。”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溪风轻拂着柳树的细长枝条,柳丝轻柔地摇曳。柳树下,一个渔童正在悠闲地垂钓。颔联“老牯安行无寸草,游鯈饱食弄沈钩。”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只见那悠闲的老牛安然自得地行走在草地上,而那些鱼儿则在水里尽情地享用着食物,玩弄着钓钩。颈联“连羁治马真成虐,挟策寻羊未足优。”表达了诗人对于治理马匹和寻找羊群方式的反思,认为这些方法过于粗暴和无效。尾联“何似人牛俱不见,短蓑高挂树枝头。”则提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像人与牛一样自在生活,而不是被束缚和困扰。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金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跋风柳忘牛图》的创作背景是王寂作为一位官员在任期间,面对繁重的政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选择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跋风柳忘牛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慨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的生活体验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金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