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元长接伴高丽告奏使

圣朝万里息烽烟,冀马吴牛尽稳眠。
蜗国弄兵贪裂地,蚁臣将命恳呼天。
政须老手不生事,故遣吾髯更着鞭。
想到鸭江文字饮,德星清对两诗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田元长接伴高丽告奏使”是金代诗人王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作者对时局的感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寂,字元老,金代蓟州玉田人,生于海陵王天德二年(约公元1142年),卒于金末年,享年不详。他曾任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等职,晚年官至中都路转运使。王寂以诗文著称,有《拙轩集》传世。
  • 创作特点:王寂在文学创作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圣朝万里息烽烟,冀马吴牛尽稳眠。蜗国弄兵贪裂地,蚁臣将命恳呼天。政须老手不生事,故遣吾髯更著鞭。
  •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紧张的政治画面。前两句“圣朝万里息烽烟,冀马吴牛尽稳眠”通过对比表达了国家和平的景象与地方的战乱。后两句“蜗国弄兵贪裂地,蚁臣将命恳呼天”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尾句“政须老手不生事,故遣吾髯更著鞭”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的担忧,希望有经验、智慧的人能够平息纷争。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国家和平与地方战乱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此外,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如“蜗牛”、“蚂蚁”,既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富有深意。
  • 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在金代,高丽作为邻国,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一直较为频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外交形势有关,通过对高丽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送田元长接伴高丽告奏使》不仅是王寂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