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怜赵弱不能国,天赞此老裨时君。
按剑不屈秦天子,回车岂畏廉将军。
区区太子徒见慕,奄奄诸辈复何云。
名重泰山成底事,一科蓬底觅孤坟。
题蔺相如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蔺相如庙》是金代诗人王寂创作的一首诗。王寂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敬仰与感慨。
诗中的“应怜赵弱不能国,天赞此老裨时君”表达了对战国时期赵国的同情以及赞扬蔺相如辅佐弱小国家、辅助贤主的功绩。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按剑不屈秦天子,回车岂畏廉将军”描绘了蔺相如面对强秦不屈不挠的英勇形象,体现了他对正义和尊严的坚持。这里不仅赞美了蔺相如的政治勇气,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原则和信念的赞赏。
“区区太子徒见慕,奄奄诸辈复何云”则反映了蔺相如虽然年轻但有远大志向的事实,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其他贵族子弟的平庸无能。这既是对蔺相如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他贵族无为的批评。
“名重泰山成底事,一科蓬底觅孤”表达了对蔺相如成就非凡却依然孤独的感慨。这里的“泰山”象征着高不可攀的成就,而“蓬底”则暗示了其孤独的一生。
《题蔺相如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王寂的思想境界和历史观。同时,这首诗作为金代文学的一部分,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