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蟠岭

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
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
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
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蟠岭》是元末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八蟠岭》不仅是王冕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他对于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首句“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王冕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不安。紧接着的“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感。这种情感的抒发,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境遇,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接下来的“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展现了八蟠岭作为历史遗迹的独特价值和地位。诗人在这里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更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而“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则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通过对佛教建筑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八蟠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它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冕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以及元末社会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