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
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
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
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要分析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最后要赏析作者的情感。

“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诗人由险峻的山势引出山中的松树,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风高”二字点出了时令,说明是深秋,天气寒冷,但诗人没有用“寒”字,而是用“风高”来烘托。“松桧鸣”,写山中松树和桧木发出的声音。这两句是写景,描写了八蟠岭险峻的地形和山中的松树、桧木发出的声音。

“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诗人看到山上的花草都长得非常茂盛,但却没有一朵花或一棵草能被人们认识。“花飞”、“草长”与“失意”、“不知名”相对照,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诗人看到山下的游客在询问当地的民俗民风,而居民们则指着山脚下的古都遗址说这是旧时的京城。这句诗既表现了八蟠岭地势险峻的特点,也反映了八蟠岭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状况。

“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诗人登上山顶后,看到了远处的寺庙。寺庙建在山的尽头。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着那座寺庙,不禁感到伤感。“忽伤情”三个字,表明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答案】

译文:山路绕着高高的城墙蜿蜒前行,松柏发出声音。花儿飞舞却让人感到失望,草木生长却不能被人认识,游人们向村民请教民俗,村民指向山脚的古城说那是以前的京城。寺庙在山的尽头耸立,我远望它却悲伤地流泪。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感情。首联写八蟠岭险峻的地形和山中的松树、桧木发出的声音。二联写山上的花草虽然生长得非常茂盛,但都没有一朵花或一棵草能被人们认识。三联写山下的游客在询问当地的民俗民风,而居民们则指着山脚下的古都遗址说这是旧时的京城。四联写诗人登上山顶后,看到了远处的寺庙。寺庙建在山的尽头。最后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着那座寺庙,不禁感到伤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