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二首

汶水连洙泗,源源有所归。
圣贤诚可仰,风俗自相违。
落叶随风舞,孤鸿破雪飞。
纷纷名利客,到此肯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汶上二首》,这是一组五言律诗,由明朝诗人何景明创作。这两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何景明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特点:

  1. 作者介绍
  • 何景明,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字仲默,号大复山人,出生于河南信阳。
  • 何景明在官场经历丰富,曾任职中书舍人,后因直言敢谏被宦官刘瑾排挤而辞官。他的诗歌多反映出对政治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心。
  1. 诗歌原文
  • 《送望之赴汶上二首·其一》:相送一如昔,出关行复留。初看万里至,忽是五年流。老骏从东路,春鸿向北州。青门数行柳,烟色暮含愁。
  • 《送望之赴汶上二首·其二》:春郊馀雪日,河甸起风沙。送折燕中柳,行逢汶上花。宾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1. 诗歌赏析
  • 《送望之赴汶上二首·其一》:此诗开篇即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感。通过对比“初看万里至”与“忽是五年流”,诗人展现了时光飞逝之感,也暗示了友人离别的辛酸和感慨。最后两句“青门数行柳,烟色暮含愁”则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惆怅氛围。
  • 《送望之赴汶上二首·其二》: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边塞景象。诗人用“春郊馀雪日,河甸起风沙”来表达边地的艰苦环境,而“送折燕中柳,行逢汶上花”则显示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怀。

《汶上二首》是何景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些作品不仅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好材料,也是了解明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