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图

十年不到云门寺,忽见若耶溪上山。
落叶不随流水去,长松只在白云间。
当年王谢已寂寞,终古林泉更往还。
所喜二灵多道气,扶藜时复叩柴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门山图》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 原文节选:“十年不到云门寺,忽见若耶溪上山。落叶不随流水去,长松只在白云间。”
  • 诗意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偶然间重游云门山时的感受。“十年不到云门寺”表达了对曾经错过的美景的怀念,“忽见若耶溪上山”则传达了一种意外的喜悦。“落叶不随流水去,长松只在白云间”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1. 历史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云门山图》作为王冕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山水审美,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云门山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历史上为释家、道家名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州古城旅游区、青州市云驼风景区的一部分,建有云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云门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这些历史背景为《云门山图》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 文化象征:云门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山上的云门洞被形容为“云门仙境”,象征着神秘和超然。这种文化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庐山谣》、《游园不值》等诗篇,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1. 艺术特点分析
  • 意象运用:在《云门山图》中,王冕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自然意象,如落叶、长松、白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 韵律与节奏:七言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要求每句七个字,共有五联,遵循一定的平仄和押韵规则。《云门山图》严格遵循这一格式,通过平仄和押韵的使用,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感。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悦耳动听,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诗歌形式美的追求。

可以看出《云门山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