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陆高士

山阴道士久不见,无奈秋天风雨何。
畴昔烧丹曾化鹤,近来书字不因鹅。
黄花开到东篱下,白日何妨拄杖过。
更约登高成浩饮,得诗还胜去年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陆高士》是元代著名诗人王冕的作品。王冕不仅以其杰出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赞誉,其作品更是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寄陆高士》的原文、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1. 诗歌原文
  • 王冕在《寄陆高士》中表达了与友人久别的心情,以及秋天风雨的无奈。诗句“山阴道士久不见,无奈秋天风雨何”描绘了与好友之间的隔阂和季节变化带来的忧愁。
  • “畴昔烧丹曾化鹤,近来书字不因鹅”则反映了王冕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当前生活的某种程度的失落。通过对比曾经的炼丹术和当前的书法创作,王冕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理想的追求和现实中现实的无力。
  • 最后两句“黄花开到东篱下,白日何妨拄杖过”展现了王冕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自然的陪伴下找到心灵的慰藉。
  1. 作品背景
  • 《寄陆高士》的创作时间不详,根据王冕的其他作品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心境或者环境下创作的。
  • 王冕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命运多舛的时期。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1. 文学价值
  • 此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著称于世。通过对四季更替、友情变迁的描写,王冕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学思考。
  • 诗中的“黄华”(即菊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象征,象征着坚韧和纯洁,也反映了王冕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点
  • 王冕擅长使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寄陆高士》便是这一风格的典范,它避免了过多的修饰,直接而真挚地传达了诗人的心境。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元素,如“山阴道士”、“秋风雨”等,也有人文景观的描述,比如“黄花开到东篱下”。这种丰富的象征体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层次感和美感。
  1. 文化意义
  • 《寄陆高士》不仅是王冕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末明初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潮流。
  • 王冕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些主题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寻找心灵的慰藉和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寄陆高士》不仅是王冕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文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