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不寄海天遥,两见春风换柳条。
台阁竞瞻官济济,山林谁问鬓萧萧?
月明故国人情别,花落江城客思饶。
记得旧时携手处,酒酣曾过饮虹桥。
寄王秋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秋泉》是元末诗人王冕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的生活和艺术追求中的关键时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冕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诗歌、画梅和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王冕在青年时期曾放牛牧羊,后因学业有成而得到安阳韩性的指导,开始研习古文经典。他的这种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感受。
《寄王秋泉》作为一首描写离愁别恨的古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尺书不寄海天遥,两见春风换柳条”表达了作者无法通过书信传递心意的无奈与遗憾。同时,“台阁竞瞻官济济,山林谁问萧萧?”则揭示了官场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诗中还蕴含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如“记得旧时携手处,酒酣曾过饮虹桥”一句,不仅回忆了过去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王冕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认可和赞誉。《寄王秋泉》作为王冕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王冕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冕的艺术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寄王秋泉》不仅是王冕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王冕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