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出峡图

巅崖峭绝撑碧空,倒挂老松如老龙。
奔流落峡喷白雪,石角险过百丈洪。
我昔放舟从此出,牵柁失势气欲折。
春风回首三十年,至今认得山头月。
草堂清晨看图画,画里之人闲似我。
波涛汹涌都不知,横箫自向船中坐。
酒壶茶具船上头,江山满眼随处游。
安得更唤元丹丘,相携共上黄鹤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吹箫出峡图》是元朝诗人王冕的一首著名诗作。《吹箫出峡图》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下面将对其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王冕(约公元1286年—大约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人、幻霞子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多以描写山水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以画梅著称。王冕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独树一帜,其书画艺术也影响深远。
  2. 作品原文及翻译:《吹箫出峡图》全文如下:“巅崖峭绝撑碧空,倒卧老松如老龙。奔流落峡喷白雪,石角险过百丈洪。我昔放舟从此出,捩拖挂帆气欲折。春风回首三十年,至今认得山头月。”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巅崖峭绝”形容山峰陡峭,“倒卧老松如老龙”形容松树苍劲有力,形象生动,“奔流落峡喷白雪”形容峡谷中的水流湍急,“石角险过百丈洪”则形容岩石陡峭。最后一句“至今认得山头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即使时间过去三十年,但对家乡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王冕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3. 作品背景:王冕一生坎坷,曾经历过战乱和个人生活的挫折。他的许多作品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在《吹箫出峡图》的创作过程中,王冕通过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这种艺术上的结合,使得《吹箫出峡图》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吹箫出峡图》不仅是王冕诗歌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代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典范。它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对于喜爱王冕及其作品的读者而言,深入理解《吹箫出峡图》的艺术价值,无疑能够进一步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