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孤松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松叹》是王冕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元朝。《孤松叹》通过描绘孤松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自然保护的呼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孤松叹》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王冕。 王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多关注自然和生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生活感知。
诗歌原文: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诗歌解析:《孤松叹》中,孤松的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则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诗中的“故老谓是苍龙精”表明了孤松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和地位。这种描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深度和哲学意味。
诗歌赏析:通过对《孤松叹》的赏析,可以发现王冕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例如,孤松的形象既体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喻了人类的精神追求。这种对比和映射在古典诗歌中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能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孤松叹》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王冕对自然美的一次深刻表达,也是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精神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风格和特色,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