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注释】

1.孤松:指松树。2.倚:依傍。3.云青亭亭:形容松树高耸,直入云端。4.故老:指年长的人或老人。5.苍龙精:传说中能变化成龙的龙精。6.古苔:陈旧的苔藓。7.五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8.秋风声:秋风的声音。9.幽人:隐士。10.恐尔:恐怕你。11.斧斤:砍伐的工具。12.结茅屋:盖茅草屋。13.清影摇:月光下,松树的影子在晃动。14.雪冻却愁梢尾秃:大雪将至,担心树枝被冻掉。15.飞霜:降下的冰雹或霜。16.盘桓:徘徊、逗留。17.重慨慷:感慨、慷慨激昂。18.此物:这棵树。19.栋梁: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20.天子:古代帝王自称。21.用是:使用它。22.扶明堂:扶持、支撑明堂。23.呜呼:感叹词。24.既:既然。25.真栋梁:真正的国家栋梁。26.既:既如此。27.天子:古代皇帝。28.何不用是:为什么不用这些来扶持、支撑明堂?29.扶明堂:扶持、支撑明堂。30.岂:怎么。31.既:既然……也。32.既:已经。33.既:既然……也。34.亦:也是。35.亦:也是。36.何不用:为什么不用来扶持、支撑明堂?“呜呼”句:感叹这棵松树既是国家栋梁,又怎么能被用作工具呢?“既”句:既然这是一棵国家栋梁,那么皇帝就应该用它来扶持、支撑明堂,而不是用来做工具,让这棵松树受到斧斤的砍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诗题是《孤松叹》,通过咏叹孤松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愤懑,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

首联“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写孤松的形态和特点。孤松矗立在云端之上,挺拔而苍劲。这里的“青亭亭”形容松树高耸入云,直插蓝天,仿佛在云端之中矗立着一顶青顶帽子。“故老谓是苍龙精”则描绘了人们对孤松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他们认为孤松如同苍龙精一般神秘而威严,是大自然中的神奇之物。

颔联“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描写孤松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长状况。古苔覆盖着松树,没有鲜花相伴,但它却像铁甲一样坚固地守护着松树的生长。到了五月时节,突然传来了秋风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通过对孤松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松树孤独而坚韧的生存状态。

颈联“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描述了一位隐居者担忧孤松会被斧斤所砍伐,于是选择在旁边搭建了一个茅屋以保护它。这一联体现了隐居者对孤松的关爱和保护之情。

尾联“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描绘了月亮照亮时松树的影子摇曳生姿,但当白雪降临时,却发现松树的枝头已经秃了。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孤松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全诗以咏叹孤松为主题,通过对其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隐居者的保护行为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孤松的坚强和孤独。同时,诗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感受和反抗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