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寄京师道友

只为功亏行阙,故教不免东西。自从别后二年期。路转风尘万里。
词寄燕山道众,听予至嘱休疑。外缘虽干内忘机。免却前头懊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中的“寄京师道友”是元代尹志平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道友的深厚友情与对其旅途艰难的关怀。这首词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别离后对友人的挂念之情。下面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尹志平生于1169年(金大定九年,宋乾道五年),卒于不详。作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丘处机遗命尹志平嗣教,显示其宗教地位之高。
  • 文学成就:尹志平在诗词方面也有显著的贡献,其诗词作品广为流传,成为研究元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1. 诗歌原文
  • 只为功亏行阙,故教不免东西。自从别后二年期。路转风尘万里。词寄燕山道众,听予至嘱休疑。外缘虽斡内忘机。免却前头懊悔。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牵挂和祝福。其中,“只为功亏行阙,故教不免东西”揭示了作者因某种原因不得不四处游历,无法安守本分。“自从别后二年期”则表达了与友人分离后的漫长等待。“路转风尘万里”则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词寄燕山道众,听予至嘱休疑”表明了作者将这份情感通过诗歌传递给道友们,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嘱咐。最后,“外缘虽斡内忘机”意味着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内心应保持清净,不再为过去的懊悔所困扰。
  1. 文学意义及影响
  • 情感表达: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不舍。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在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营养。
  1. 历史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一个多民族交融、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宗教和文化流派得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全真教作为元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词与宗教的关系:在元代,诗词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诗人都是僧侣或道士,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和信仰。尹志平作为全真道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西江月寄京师道友》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词作品,更是元代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此外,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探讨元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