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锦堤行乐

浪说兰亭褉事修,年年春好锦堤游。
花翻舞袖惊歌板,柳隔高城暗酒楼。
绿树恐应春事老,金鞭重为使君留。
竹西路晚归时醉,何处珠帘半上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日锦堤行乐》是元代文学家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清明节日时作者在锦堤上游览的情景,以及他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恽(yùn),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人,生于1227年,卒于1304年,享年77岁。他是一位杰出的元朝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以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而闻名。
  1. 诗歌原文
    浪说兰亭禊事修,年年春好锦堤游。
    花翻舞袖惊歌板,柳隔高城暗酒楼。
    绿树恐应春事老,金鞭重为使君留。
    竹西路晚归时醉,何处珠帘半上钩。

  2. 诗歌赏析

  • 意境优美:《清明日锦堤行乐》描绘了春日里锦堤上的景致,通过“浪说”、“花翻”等词汇,传达了一种轻快而又略带忧伤的诗意氛围。诗中的景物如花、柳、绿树等,都被赋予了生命力,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 情感真挚:整首诗洋溢着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从“年年春好锦堤游”可以看出作者每年都有到锦堤游玩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体现。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如“柳隔高城”暗示着距离感,而“珠帘半上钩”则给人以期待和美好的愿望。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通过对《清明日锦堤行乐》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王恽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