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纳凉晚归

书院归休日已曛,南城风细晚相亲。
坐来近市喧初息,归到衡门夜向分。
矮榻趁凉欣稚子,疏灯留影伴厨人。
一杯粥了从高卧,须信闲身等策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城纳凉晚归》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恽的生平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王恽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在《南城纳凉晚归》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平民百姓亲密无间的交往。这首诗不仅是王恽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幅书院归休日已曛、南城风细晚相亲的画面。诗人坐在矮榻上,趁着微凉的夜晚,享受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厨人的忙碌身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闲适情怀。这种情感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工整,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这种艺术表现力不仅展现了王恽高超的文学才华,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从文化价值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元代的社会背景、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观察,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因此,研究《南城纳凉晚归》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的文化风貌,也可以为今天的文化研究和欣赏提供借鉴。

《南城纳凉晚归》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平民百姓的关爱。这首诗不仅是王恽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