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故宫

掖庭依约粉垣丹,行入荒宫重黯然。
华表忽惊人世换,昆明重见劫灰寒。
石龙委地埋秋草,湖玉临池倚暮烟。
满目悲风吹酒醒,东华门外泪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故宫》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哀故宫》的作者王恽,字仲谋,号秋涧,生于1227年,卒于1304年。他不仅是元代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学者。王恽一生致力于仕途,以其正直不阿的品质和清贫守职的态度著称。他的书法造诣同样高深,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在诗歌方面,王恽师从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其诗词创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

  2. 诗歌原文
    掖庭依约粉垣丹,行入荒宫重黯然。
    华表忽惊人世换,昆明重见劫灰寒。
    石龙委地埋秋草,湖玉临池倚暮烟。
    满目悲风吹酒醒,东华门外泪阑干。

  3. 诗歌注释

  • 本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格律。
  • “掖庭依约粉垣丹”中的“掖庭”、“粉垣丹”形容宫殿的华丽和历史的沧桑。
  1. 诗歌赏析
  • 首两句“掖庭依约粉垣丹,行入荒宫重黯然”,通过对皇宫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受。
  • “华表忽惊人世换,昆明重见劫灰寒”描绘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暗示着世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 接下来的句子“石龙委地埋秋草,湖玉临池倚暮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使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历史的沉重。
  • 最后两句“满目悲风吹酒醒,东华门外泪阑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酒醒后看到的景象让他感到悲伤,不禁泪流满面。
  1. 写作背景
  • 《哀故宫》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应为元代。
  • 王恽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元朝的统治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王恽的《哀故宫》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记忆的载体。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今日荒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