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爇天香簇绛纱,三山箫鼓乐年华。
竹枝歌后多淫祀,燕子归来识故家。
荷鬓闹妆馀翠贝,蔬盘匀饤杂鱼虾。
殊方风物虽堪赏,争遣衰年客海涯。
三山元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山元日》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三山元日》的作者是王恽,他是元代卫州汲县人,字仲谋。在世祖中统元年被左丞姚枢征召,成为详议官。他的官职历经多次升迁,最终达到中书省详定官的职位。这样的经历使得王恽有机会参与到朝廷的政治活动中,其文学创作也多与政治紧密相关。王恽的创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深情细腻的另一面。
诗歌原文:《三山元日》的原文如下:“三山日动苍龙阙,六管云回翠凤旗。”这首诗通过描绘京城元日的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句中的“苍龙阙”和“翠凤旗”都是古代宫廷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皇权的尊贵与威严。王恽在这里用这些词汇来描绘元朝首都的氛围,同时也寓意了自己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憧憬。
主题分析:王恽的《三山元日》不仅仅是对新年元日热闹场景的描写,更多的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期望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特点,以及诗人对那个时代政治变革的深刻理解。
艺术特色:王恽的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他在《三山元日》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苍龙阙”、“翠凤旗”等,这些都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历史深度。此外,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王恽的《三山元日》不仅是一首描绘新年景象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示当时政治文化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元代特有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