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斫坤形霮四溟,丹书犹认寿宫名。
纷纷落墨腾蛟雾,淅淅秋风拉瑟声。
神物不知昆火烈,碧丝今对玉堂卿。
眼中多少兴亡事,白发孤臣最怆情。
德寿殿玉方池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恽并没有创作过名为《德寿殿玉方池砚》的文学作品。实际上,该作品是元朝诗人王恽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原文以及赏析等信息如下:
作品创作背景:王恽是一位元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和散文方面。据历史记载,王恽在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所征,后成为详议官,并在世祖时期担任监察御史等职。他与元好问有师生之谊,且善长作诗,有《秋涧先生大全集》留传后世。
作品原文及翻译:王恽的《德寿殿玉方池砚》是一首七言律诗,其中包含“玉斲坤形霮四溟,丹书犹认寿宫名”的句子。整首诗通过对玉方池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或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品赏析: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王恽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具体物象的描述,诗人抒发了对过去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诗中的“神物不知昆火烈,碧丝今对玉堂卿”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工艺技术的赞叹,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作品创作目的及影响:王恽作为元朝时期的文人,其作品往往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尽管目前无法得知《德寿殿玉方池砚》的具体创作目的,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场合下所作,旨在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或理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元朝时期文人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及其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
王恽的《德寿殿玉方池砚》并非一篇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诗。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王恽的文学成就,也能够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