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渭北常年事,远送漳南恨别心。
沙暖暂联鸿雁序,霜寒凄断鹡鸰音。
两乡健在都能几,千里含情老更深。
慰浣此怀知恳切,不教消息到浮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思渭北常年事,远送漳南恨别心。
沙暖暂联鸿雁序,霜寒凄断鹡鸰音。
两乡健在都能几,千里含情老更深。
慰浣此怀知恳切,不教消息到浮沉。
《送舍弟南归穰下》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元成宗至元二十九年,当时王恽在世祖的柳林宫见到世祖后,上万言书极陈时政,受到赏识,被授翰林学士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诗中充满了对远行兄弟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首联“相思渭北常年事,远送漳南恨别心”表达了兄弟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深深思念和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颔联“沙暖暂联鸿雁序,霜寒凄断鹡鸰音”则描绘了兄弟分别的情景,以及冬日寒冷中难以割舍的深情。颈联“两乡健在都能几,千里含情老更深”反映了兄弟虽然健在但已步入暮年,却依旧难以释怀彼此的牵挂。尾联“慰浣此怀知恳切,不教消息到浮沈”表明王恽通过诗歌传达了对弟弟深深的关心和安慰,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份情感不被岁月冲淡。整首诗语言质朴而真挚,情感深沉,是古代文学作品中表达兄弟情深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