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寒食,问东风、底事留连行客。千树芳菲春不管,吹尽枝头红雪。湖水春波,佳人锦瑟,肠断非离索。西来一剑,不堪尘满霜锷。
凭仗谁话春愁,一尊浊酒,醉了还重酌。尽日西归归未得,怨煞山中猿鹤。六印双旌,两都无分,此去从吾乐。太行佳处,布衣高卧云壑。
酹江月东原寒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东原寒食》是元朝诗人王恽所作,而非宋代作品。该词作于寒食节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从创作背景来看,王恽是元朝的政治家、学者和诗人。他在仕途上经历了忽必烈、真金和铁穆耳三代皇帝,作为著名的谏臣,他一生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在这一时期,元朝正处于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文人士大夫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王恽的创作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
从文学价值来看,《酹江月·东原寒食》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视为元代诗词中的佳作。王恽通过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受,还抒发了对人生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慨。词中的意象丰富,如“千树芳菲春不管,吹尽枝头红雪”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自然的无情,而“凭仗谁话春愁,一尊浊酒,醉了还重酌”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哀愁。
从艺术特色来看,王恽的词风豪迈而不拘,细腻而不媚俗。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这首《酹江月·东原寒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词既具哲理性又富有艺术魅力。例如,词中提到的“西来一剑,不堪尘满霜锷”和“尽日西归归未得,怨煞山中猿鹤”,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酹江月·东原寒食》不仅是王恽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元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