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 赠刘妙真化缘

普化行缘,心清步稳。通玄路上同参论。丹诚修炼灭凶顽,建成大福相资润。
拨度昏迷,点开心印。十方父母皆巡问。今生既得遇全真,归期自有神仙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云行 · 赠刘妙真化缘》是一首元代王处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普化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心境与行动,展现了其内心的清净与行动的稳健,以及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切磋,共同追求玄妙的修真之道。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王处一,字玉阳,金宁海东牟人,号全阳子,或华阳子。他是道士,从王重阳学道,并在昆崳山烟霞洞修真。
  • 创作时间: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考证为元代作品。
  • 文学地位:王处一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其作品在道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内容解析
  • 修行心态:“心清步稳”体现了诗人修行时心境的平和与坚定,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 修炼过程:“通玄路上同参论”,描述了诗人在修真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切磋的情景,这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探讨是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道德理念:诗中的“丹诚修炼灭凶顽,建成大福相资润”,强调了修炼者应以真诚之心去修行,以达到消灭邪恶、积累福报的目的。
  • 教化功能: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了教化的功能,即通过修行来拨度昏迷,点开心印,引导迷途者回到正道上来。
  1. 诗歌艺术特色
  • 形象塑造:王处一在诗歌中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普化行者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 修辞运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王处一的诗歌不仅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社会效应:作为道教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踏云行 · 赠刘妙真化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起到了教化民众、传播道教教义的作用。
  • 后世评价:王处一的诗歌在后世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研究元代道教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踏云行 · 赠刘妙真化缘》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哲理和丰富情感的历史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爱好文学和哲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无疑会增添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