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踏云行 无相形容,灵明心手。清虚岸上栽金柳。剪除魍魉跨鹪螟,希夷俯啸空山陡。 注释与赏析: 1. 无相形容,灵明心手。 - “无相”在这里指的是超越世俗的表象,“形容”则可能指外在的形态或特征,而“灵明心手”则是修行者内心的觉醒和手的灵巧,即通过修炼达到的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 关键词: 无相、形容、灵明心手 - 注释: 这里描述的是修行者通过心灵的净化和身体的锻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东海汪洋,西山详审。金钩钓得欢无恁。一头活乐大鲸鱼,万鳞灿烂铺白锦。 - “东海汪洋,西山详审。” 描述了大海的辽阔和山的雄伟,用“金钩钓得欢无恁”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可能是通过捕鱼或钓鱼来获得这种喜悦。 - “一头活乐大鲸鱼,万鳞灿烂铺白锦。” 这里描绘了海洋生物的壮观景象,如同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2. 随我遨游,水云信任。青山绿水相过甚。 -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陈著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踏云行 - 注释1:踏云行,即《踏云行·秋怀》,是一首抒发词人对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之作。 - 注释2:青巾,古代的一种头巾,用青色丝线制成,这里代指年轻时期。 - 注释3:红角,古代一种装饰品,以红色为主,这里代指中年时期。 - 注释4:脂腮粉面,形容容颜美丽。别躯壳,指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 注释5:改头换面
踏云行·赠道人 【注释】 砖瓦高行:指道士在修行时,要踏步于高远的地方。 治炉妙性:指炼丹的技艺高超。 琴棋书画妆銮并:指道士在修行过程中会学习琴棋书画,并装饰自己的仪容。 錾锤绳墨与熏缝:指道士会使用各种工具,如錾锤、绳子、墨线等来装饰自己的仪容。 接栽出药俱邀请:指道士会种植药材,并将这些药材邀请他人共同品尝。 速踏云行:指道士会迅速踏上云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蓦山溪岭
踏云行 · 赠登州韩一翁 咫尺蓬莱,三山相叩。金波玉浪鸣哮吼。翠光摇曳接穹苍,清风皓月笼星斗。 万派银蟾,圆光并凑。玲珑七宝真祥斗。人还似此作修持,玄元大道皆成就。 注释: - 咫尺蓬莱(jīchǐ péngyá):形容距离非常近,仿佛就在脚下的蓬莱仙岛上。蓬莱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仙境。 - 三山相叩(sān shān xiāng kòu):指泰山、华山和衡山三座名山相互碰触
【诗句解读】 1. 神气冲和,光明集聚,三日上下流清素。闲中时复饮刀圭,金铅玉汞攒然住。 “神气冲和”形容人的气质和精神非常和谐;“光明集聚”指精神的明亮集中;“三日”表示持续的时间长度;“流清素”意味着精神纯净如水;“闲中时复饮刀圭”中的“刀圭”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斗米;“金铅玉汞”指的是道家炼丹术中的两种物质;“攒然住”意味着这两种物品在聚集后停止不前。 2. 女姹婴娇
【诗句释义】 “普化行缘,心清步稳”:普化修行,内心清明,步伐稳健。 “通玄路上同参论”:在通往玄妙境界的路上共同探讨问题。 “丹诚修炼灭凶顽”:用诚挚的心志修炼,消除邪恶和顽劣的本性。 “建成大福相资润”:通过修行建立起巨大的福德,相互滋养。 “拨度昏迷”:唤醒迷途的人。 “点开心印”:点亮内心的佛性之灯。 “十方父母皆巡问”:从东方到西方的所有父母,都来询问。 “今生既得遇全真”:在这一生中
注释 - 四海云膏:比喻广阔的天地,也指广泛的资源。 - 三山灵秀:这里指的是道教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采芝须要忘形友:指采集灵芝时应该忘记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形友意味着放下世俗的烦恼和功利心,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 充饥济渴养琼苗:指灵芝能够滋养身体,帮助解决饥饿和口渴的问题。 - 添神益算光明透:灵芝能够帮助人们的精神焕发,增加智慧,让心灵更加明亮透彻
【注释】 踏云行:词牌名。又名《踏歌》等。 修真:修行成真。 办道:修习道教。 玄机妙理:指深奥的道理。 爇(ruò):点燃。 朝朝:每天或每次。 步步:每走一步。 清凉:清冷、凉爽。 神光:佛家语,指佛性。 紫霞堆:紫色的山。 玉容光:指如玉般的容颜。 长春境界:长生不老的境界。 衰老:衰老死亡,这里指人的寿命。 赏析: 这首词写道士王志明的修炼和成就。上片写王志明修炼道家之术,追求长生之道
踏云行 一得冲和,重观幽胜。乌飞兔走交相应。化成天理任纵横,丹炉万道金光迸。开度诸天,祝邀真圣。升腾发显如如性。福生无量见元初,这回了了无修证。 注释: - 一得:一旦领悟,得到真理 - 冲和:指天地之间的和谐之气 - 幽胜:幽雅清幽的地方,这里指的是修行的境界 - 化成:指将无形的道转化为有形的物 - 天理:自然界的规律或法则 - 开度诸天:通过修炼达到与天界相通的境界 - 真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