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盛雪戏作

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
老守拈香几坠笏,营军攘土胜争金。
击鞭不见牛踪迹,旋叱衙兵拨雪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盛雪戏作》是一首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的诗,描绘了立春时节冰雪消融后的景象。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2. 诗歌解析

  • 首联解读:“青帝东来日驭迟,暖风轻逐晓风吹。”这句通过使用“青帝”这一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表达了春天的到来。”青帝”在这里象征着春天的开始,而“东来”则暗示了春天从东方开始,即立春时节的到来。”暖风轻逐晓风吹”则描绘了春风温暖,轻轻吹拂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大地回荡。
  • 颔联解读:“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这里的“罽袍公子”可能指的是穿着厚重毛皮衣服的贵族子弟,他们在春日的暖阳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锦帐佳人梦先知”则形容了女性在梦中也能感知到春天的到来,体现了春天对万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 颈联解读:“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这里描述了立春之后,冰雪开始融化,露出了新鲜的植物。“雪圃乍开红菜甲”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红菜甲(一种草本植物)的出现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自然界焕发出勃勃生机。”彩幡新翦绿杨丝”则是说,新的旗帜被剪裁下来,用来装饰节日或者庆典,这代表了人们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 尾联解读:“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宜春曲”可能指的是与春天相关的曲子或诗词,诗人希望把这些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帖绣楣”则是指将这首诗贴在精致的丝质门楣上,这不仅是对春天的一次纪念,也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1. 创作背景
  • 《立春盛雪戏作》的创作背景是在立春时节,此时冬去春来,冰雪开始融化。作者在这样的季节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青帝、暖风、锦袍公子、红菜甲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动感。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希望。
  1. 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记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春天的一种颂扬。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立春盛雪戏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以及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
  1. 现代启示
  • 环保意识: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春天虽然美丽,但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让这份美丽能够持续下去。
  • 生活态度:诗中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立春盛雪戏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春天的赞歌,是对生命和自然的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以及古人对春天和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