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
老守拈香几坠笏,营军攘土胜争金。
击鞭不见牛踪迹,旋叱衙兵拨雪寻。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

“立春盛雪戏作”:在立春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天空中降下了盛大的雪,这是作者以游戏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情景。

第二句

“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夜晚,城头上的计时器(玉漏)敲响了春天的到来,但连续不断的雪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园林。这里的“玉漏”指的是古代一种计时工具,而“连宵积雪”则描绘了整个城市被白雪覆盖的景象。

第三句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描述在颁春亭附近有上千名士兵正在清扫积雪。鼓角楼前积雪深厚,达到了五尺。这里的“颁春亭”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建筑名称,而“千夫扫”则暗示了大规模的劳动场景。

第四句

“老守拈香几坠笏,营军攘土胜争金”:一位资深的官员手持香炉,准备进行某种仪式,但他手中的笏板不慎掉落。同时,士兵们正在争夺土地上的积雪,甚至有人为了一块土地的价值与对方发生争执。这里的“老守”和“营军”分别指涉到官员和士兵两种不同的群体。

第五句

“击鞭不见牛踪迹,旋叱衙兵拨雪寻”:虽然鞭子已经挥动,但没有看到牛的踪迹。随后,衙兵们迅速出动,试图在雪中寻找牛的痕迹。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活动的依赖和重视。

译文

玉漏城头报打春,连宵积雪蔽园林。
颁春亭畔千夫扫,鼓角楼前五尺深。
老守拈香几坠笏,营军攘土胜争金。
击鞭不见牛踪迹,旋叱衙兵拨雪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首句以立春时节的大雪开始,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清新的主题。接下来的各句则详细描绘了冬日里的各种活动和景象,包括官员的仪式、士兵们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等。最后一句则以雪中寻找牛迹结束,既呼应了开头,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