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风琴

妙手喜新成。十六条弦别有名。挂在宫中云外路,风迎。便许能招自己声。
不入俗人聆。占得仙音讲道经。唯我傍边全善听。叮咛。携尔蓬莱在玉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风琴》是一首由元代诗人王哲创作的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哲,原名中孚,后出家改名为王哲,道号重阳子。他是道教全真教的祖师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道教修为闻名于世。
  1. 词作原文
    妙手喜新成,十六条弦别有名。挂在宫中云外路,风迎便许能招自己声。不入俗人聆,占得仙音讲道经。唯我傍边全善听。叮咛携尔蓬莱在玉庭。

  2. 艺术特色

  • 独特的构思:《南乡子·风琴》开篇“妙手喜新成”四字即点明了词作的主题,赞美了制琴者的高超技艺。词人巧妙地利用十六弦琴的独特之处,将其悬挂于宫阙之外,使其能随风而鸣,吸引世人瞩目。
  • 深刻的寓意: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词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和谐的向往,以及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内省。他借用音乐之声来隐喻人生的哲理,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1. 文化价值
  • 宗教色彩:《南乡子·风琴》融入了丰富的道教元素,反映了道教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不仅是王哲个人信仰的反映,也是元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 艺术风格:词作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深邃的意境。其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宋代词人的豪放洒脱,也展现了元代词人对生活感悟的深刻理解。

《南乡子·风琴》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王哲作为一位道教全真教祖师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宗教信仰。对于研究古代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的人来说,这部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