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昆嵛山石门庵

人得石门山上住。弟兄手脚无安措。一日三时长厮觑。厨里去。搬柴运水投锅釜。
若劝同流疾作做。心头一点你教误。我待分明说一句。从开悟。天机不敢轻彰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昆嵛山石门庵的隐者生活

渔家傲·昆嵛山石门庵,一首描绘隐居生活之诗。王哲以其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画卷。在这首元代的诗歌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昆嵛山石门庵中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山中劳作,兄弟之间互相照应,忙碌于搬运柴火、运水烧饭等日常琐事。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展示了隐者的平凡与艰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

昆嵛山不仅是胶东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历史意义也不容忽视。1935年代,得水、王亮等带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开展了持久的游击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为这首诗增添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昆嵛山的革命斗争与诗人笔下的隐逸生活,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与社会矛盾。

《渔家傲》中的“入得石门山上住,弟兄手脚无安措。一日三时长厮觑,厨里去,搬柴运水投锅釜。若劝同流疾作,心头一点休教误。我待分明说一句,从开悟,天机不敢轻彰露”等词句,深刻反映了隐者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也是中华文化中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解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

渔家傲·昆嵛山石门庵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对隐逸文化的一种诠释,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一种表达。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