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咏烧香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依时焚爇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成雯作盖包玄旨。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几畔常能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咏烧香》是由元朝的王哲创作一首词。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哲,原名中孚,字允卿,出家后改名为王哲,道号为重阳子,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今咸阳市秦都区双照乡大魏村)人。他是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之一,对道教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上彻云霄,高分真异。成雯作盖包玄旨。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几畔常能侍。

  2. 作品背景

  • 王哲生活在金朝末期至元朝初年,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对道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创作了许多充满道家思想和宗教色彩的作品。
  • 《踏莎行·咏烧香》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宗教活动或修行体验有关,反映了王哲对于精神追求和宗教境界的理解和表达。
  1. 作品赏析
  • 通过“身是香炉,心同香子”的描写,王哲展现了其内外一致的修行境界,强调了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合一。
  • “香烟一性分明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 诗中的“上彻云霄,高分真异”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升华和与天地相通的愿望。
  • “成雯作盖包玄旨”可能指的是修行者的外在表现为一种庄严神圣的象征,而“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几畔常能侍”则描绘了修行者在理想化的仙境花园中自由自在的境界。

王哲的《踏莎行·咏烧香》不仅是一首表现道教修行理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描绘了修行者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宗教情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