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月下

残云点点四飞扬,万里离人共此光。
谁铸水银悬绛阙,独留姹女捣玄霜。
窟中蟾兔双灰劫,影底山河几战场。
欲驻颓晖无意计,何人楼角韵伊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月下》是由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 作品内容:《夜坐月下》是张耒借咏梧桐寄托心志的诗作。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梧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心态。
  1. 诗作原文
  • 原文展示:《夜坐月下》全文如下:“秋月明,庭户无人,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 诗句解析:首二句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寒冷的秋夜景象,月光明亮,寒风渐起,预示着夜霜即将降临。三、四句则通过梧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静听秋声,表达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秋月明”与“夜霜欲落气先清”构成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天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 寓意丰富:梧桐作为坚韧的象征,反映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同时,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展示了其观察生活的独到眼光。

《夜坐月下》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强烈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生活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