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来樊圃隔阴晴,谁与天工管不平。
一窟蛟龙时作怪,千年草木偶成精。
政疑沙界熬焦釜,未倒银河洗太清。
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禹甸酿西成。
苦热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热五首》是由王世贞创作的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夏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 六月苦热杜门复何道,科头解衣徙坐清阴边。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酷热难耐的夏日,只能束发解衣,坐在阴凉之处,感受着凉爽的气息。
- 为语诸君且莫河朔饮,我欲一枕上就羲皇眠。
诗人劝诫他人不要在炎热的夏季去河朔之地饮酒消暑,而自己则希望躺在羲皇般的自然美景中入睡。
- 凛如足踏太行万古雪,恍若卧对匡庐千尺泉。
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仿佛脚下踩着千年不化的太行雪,眼前卧听着匡庐(庐山)千尺的泉水声。
- 诗歌背景
- 王世贞:他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创作年代:《苦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推测应是明代。
- 作品特点:《苦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红云”、“清心”、“云根”、“石罅”等,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意境。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此外,王世贞在这首诗中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自然之美更加生动和形象。
- 诗歌赏析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炎热天气中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清凉的强烈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 艺术特色:《苦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成就。首先,诗人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有助于展现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其次,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王世贞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生活、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同时,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白居易的《苦热喜凉》等诗作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苦热五首》不仅是王世贞个人的杰出代表作品,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