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对稼隐病后见寄

自怜数米续晨炊,饥火空时万想虚。
富贵由来如梦鹿,江湖是处可羹鱼。
风轮岁月催人老,水镜襟怀与世殊。
书信柴胡俱不到,空惭多病马相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对稼隐病后见寄》是宋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文人的心态。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方一夔是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字时佐,自号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流传。他以荐为教郡庠生,未几退隐于富山,教授学生,被尊称为“富山先生”。

  2. 诗歌原文
    自怜数米续晨炊,饥火空时万想虚。
    富贵由来如梦鹿,江湖是处可羹鱼。
    风轮岁月催人老,水镜襟怀与世殊。
    书信柴胡俱不到,空惭多病马相如。

  3. 诗句解析

  • 自怜数米续晨炊: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人的牵挂。
  • 饥火空时万想虚:描绘了诗人因饥饿而感到空虚无助的情景。
  • 富贵由来如梦鹿:暗示了世间荣华富贵如同梦中的景象,难以捉摸。
  • 江湖是处可羹鱼:意味着无论是在何处都能找到生计,生活虽苦却不失希望。
  • 风轮岁月催人老:岁月如疾风般迅速流逝,使人逐渐老去。
  • 书信柴胡俱不到:可能指的是书信往来不畅,无法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
  • 空惭多病马相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和对朋友的关心。
  1. 艺术手法:《次对稼隐病后见寄》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兴、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通过对富贵如梦鹿、江湖可羹鱼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次对稼隐病后见寄》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