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牧童

牛背夕阳红,行行逐断虹。
烟迷青嶂雨,云度小溪风。
短笛江村晚,长吟宇宙空。
几回芳草岸,高卧月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叶颙的《赠牧童》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情的作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叶颙: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他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集《樵云独唱》。入明后,叶颙曾举进士,官行人司副。然而不久后,他放弃了仕途生活,回归家乡,授徒甚多,是一位多产且富有成就的诗人。
  1. 诗歌原文
  • 牛背夕阳红,行行逐断虹。烟迷青嶂雨,云度小溪风。
  • 牛背夕阳红:描述牧童在夕阳下骑着牛,牛背上洒满了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温暖而美丽。
  • 短笛江村晚,长吟宇宙空。
  • 短笛江村晚:暗示着傍晚时分,牧童吹响短笛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庄。
  • 长吟宇宙空:表达了诗人对于辽阔天空的无限遐想,以及对宇宙深邃之美的赞美。
  • 几回芳草岸,高卧月明中。
  • 几回芳草岸:指牧童经常在芳香的草地上休息或打盹,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 高卧月明中:描述了牧童在明亮的月光下悠然自得地休息的情景,彰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1. 作品赏析
  • 《赠牧童》以其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田园图景。诗中的“牛背夕阳红”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反映了牧童勤劳的生活方式。
  • 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情感的波动。
  1. 写作背景
  • 叶颙的《赠牧童》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纷纷隐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叶颙选择了隐退,远离了官场的纷争,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
  • 他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想和深厚的情感体验。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1. 艺术特色
  • 《赠牧童》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直击人心,让人回味无穷。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牧童悠游自在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忙碌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牧童的清闲恬适,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叶颙的《赠牧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让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和存在的意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