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秋晚

木落远山佳,荆吴接两淮。
秋深红树岭,人老白云斋。
竹色频侵袂,苔痕欲上鞋。
宵深明月色,清爽透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斋秋晚》是诗人叶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元代。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叶颙(字伯恺),金华人,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山水、友情、闲适等多种题材,风格多样,既有豪迈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叶颙的生平事迹虽然资料不多,但其诗歌作品仍为后人所传颂。

  2. 诗句解析

  • 《幽斋秋晚》中的“木落远山佳”描述了秋天树林中树木落叶的景象,远山被渲染得更加秀丽,给人以深远的视觉冲击。
  • “荆吴接两淮”则描绘了地理位置上的特色,荆山和吴地接壤,两淮相接,展现了地域的广阔和历史的厚重。
  • “秋深红树岭”通过描述秋天里红树岭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季节更迭变化之美的赞叹。
  • “人老白云斋”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沉思,白发苍苍的老人居住在白云缭绕的斋舍之中,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 “竹色频侵袂,苔痕欲上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斋舍内外的自然景观,竹色翠绿,苔痕斑驳,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1. 赏析评价:《幽斋秋晚》不仅在艺术手法上运用自如,其情感表达也极为丰富。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审美情趣,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思。叶颙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更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幽斋秋晚》是元代叶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体会到叶颙的艺术成就,还能领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