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远山佳,荆吴接两淮。
秋深红树岭,人老白云斋。
竹色频侵袂,苔痕欲上鞋。
宵深明月色,清爽透吟怀。
幽斋秋晚
木落远山佳,荆吴接两淮。
秋深红树岭,人老白云斋。
竹色频侵袂,苔痕欲上鞋。
宵深明月色,清爽透吟怀。
【译文】
秋天的傍晚时分,树林中落叶纷纷,远处的山峦更显得秀丽迷人。荆、吴两地连接着淮河两岸,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秋天深入的时候,山岭上的红色树叶已经稀疏,人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年老。白色的云雾缭绕在白云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我的衣服袖子经常被竹子的颜色染红,而鞋子上的苔藓痕迹则越来越明显。夜晚,当月光洒满大地,整个环境变得格外清雅,让人心情舒畅。
【注释】
- 幽斋:指一个僻静的书房或读书之处,通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欣赏。
-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此处形容秋天的到来,树木开始变黄,叶子飘落。
- 远山佳:远方的山景很美。佳,形容词,表示美好。
- 荆吴:荆楚(湖北一带)和吴地(江苏一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用来形容地理位置,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
- 接两淮:连接着淮河两岸。淮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河流之一,位于今天的中国安徽省、江苏省和河南省一带。
- 红树岭:红色的树岭,可能是由于秋季树叶变红而形成的景象。
- 人老:这里指诗人自己因岁月流逝而感到衰老。
- 白云斋:指白云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句容县境内,是南朝梁武帝所建。唐代李白曾在此居住并作诗《白云歌送冯卿》。
- 竹色频侵袂:竹叶的颜色不断渗透到衣袖中。
- 苔痕欲上鞋:苔藓的痕迹想要爬到鞋子上。
- 宵深:深夜,即夜晚很深的时候。
- 清:清明,清晰。
- 爽:清新、凉爽。
- 吟怀:吟咏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叹。诗中的“木落远山佳”一句,形象地勾勒出秋天来临时远山的美丽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接下来的“荆吴接两淮”一句,又展现了江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接壤,以及由此形成的地域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