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有怀东阳辉老

萧寺荒凉绕翠屏,高僧无复定诗盟。
雨侵深径苔花冷,风度浮云柳絮轻。
岩下古碑遗旧迹,亭前流水诉新声。
昔年高座谭经地,夜夜虚堂贮月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介绍文学作品《草堂寺有怀东阳辉老》之前,了解其背景和作者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草堂寺有怀东阳辉老》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叶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叶颙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当时草堂寺萧瑟荒凉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东阳辉老的深切怀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草堂寺有怀东阳辉老》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绵,文人多隐居不仕,以诗歌寄托情感。
  • 个人经历:叶颙本人也是一位隐逸文人,他在元末避世不出,后在明洪武中举进士,但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1. 诗歌内容
  • 描写景象:首联“萧寺荒凉绕翠屏,高僧无复定诗盟”描绘了寺院的荒凉与高僧的缺席,营造出一种空寂之感。
  • 表达情感:颔联“雨侵深径苔花冷,风度浮云柳絮轻”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 象征意义:诗中的古碑和流水,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苔花”、“柳絮”、“浮云”,这些意象既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叶颙个人的抒情之作,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
  • 艺术价值:作为古典诗歌的佳作,它展示了叶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文情怀。

《草堂寺有怀东阳辉老》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叶颙个人的情感世界,更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