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洛阳陈秀才

苏秦辩口人共知,黑貂敝尽朋旧疏。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
贾生才调天下奇,几年献策承明庐。谗言入耳竟不用,长沙抱恨何当纡。
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风破屋聊自居。观其大节死不变,家中岂有担石储。
香山居士亦足数,达哉达哉谁得如。二程兄弟百世士,孔孟之道赖以舒。
谈经说理妙无尽,天下学徒来挽车。尧夫君实古淳士,胸中包裹混沌初。
西京华丽推第一,春光只满二老闾。前乎说客姑且置,后来贤哲世所誉。
洛阳古俗称多士,遗风扫地今无馀。陈生亦是嵩山客,从军久戍江南潴。
弯弓走马非所慕,无事闭门长读书。抱琴辞我欲归去,因思往事难自摅。
归与瞑坐倘神会,为言每谭斯道,未必不为叹息涕泪增欷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洛阳陈秀才》是诗人叶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赞美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
  • 作者:叶颙,字伯恺,金华(今属浙江)人,是唐代的文人。
  • 创作背景:据记载,这首诗作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代,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它是在唐代诗人叶颙的某个时期所作。
  1. 诗歌原文与解读
  • 原文节选:苏秦辩口人共知,黑貂敝尽朋旧疏。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贾生才调天下奇,几年献策承明庐。谗言入耳竟不用,长沙抱恨何当纡。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风破屋聊自居。观其大节死不变,家中岂有担石储。
  • 解读:此诗通过描述苏秦、贾谊和玉川先生等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刻理解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1. 主题与思想内容
  • 友情与忠诚:诗中多次提到对友人的忠诚和友情,如“苏秦辩口人共知,黑貂敝尽朋旧疏”,反映了诗人对朋友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
  • 命运无常与坚持原则:“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和“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风破屋聊自居”,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看法和对坚守原则的执着。
  • 人生哲思: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1. 艺术特色与手法
  • 使用典故:诗中大量借用历史典故,如“苏秦辩口人共知”和“玉川先生妙人物”,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语言风格:叶颙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富有诗意。如“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风破屋聊自居”中的“秋风破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铺垫,中间展开,结尾收束,体现了良好的诗歌结构美。

《送洛阳陈秀才》不仅是叶颙对友人真挚情感的表达,也是他人生哲学和诗歌美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