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

出处何时定,归栖老尚迟。
江山无倦客,天地有真知。
竺岭呼猿日,华亭听鹤时。
平生爱杯酒,到处付襟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是元代任士林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价值都是理解其艺术特色的关键因素。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

  1. 作者介绍
  • 任士林,元代诗人,字叔实,号松乡,庆元鄞县人。自幼颖秀,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周览。后讲道会稽,授徒钱塘。武宗至大初,荐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为文沉厚正大,一以理为主。
  1. 诗歌原文
  • 江山无倦客,天地有真知。竺岭呼猿日,华亭听鹤时。平生爱杯酒,到处付襟期。
  1. 诗歌赏析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对江山、竺岭、华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之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受外界干扰。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任士林晚年,此时他已退休在家,远离了官场的纷扰,更多地投入到了与友人的交往之中。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怀旧色彩和深情厚意。
  1. 文学价值
  • 作为元代的杰出派诗人,任士林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1. 文化传承
  • 《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风貌,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任士林的《过华亭留别吴山诸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