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雾比春浓,舟行日未东。
可能辞物役,岂敢怨涂穷。
清兴乘江水,交情付晓风。
流年今白首,何日慰飘蓬。
十二月初六日晓发松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月初六日晓发松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创作的一篇五言古诗。此诗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歌原文
十二月初六日晓发松江,霜风割面,与客宿逆旅。余寒苦凛,夜卧欠伸,足弱不能立,目昏不能视,耳喧不能听,心愦愦然如醉,口噤不能语。忽念远行之人,不知所之,不觉涕出。
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霜风中早起,准备出发前往松江时的情景。霜风割面,与客宿逆旅;余寒苦凛,夜卧欠伸,足弱不能立,目昏不能视,耳喧不能听,心愦愦然如醉,口噤不能语。这些细节刻画出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不适,以及他对于远行之人的深深思念。
在最后一句中,诗人突然想到远方的人可能已经离去,无法相见,不禁泪流满面。这种情感的转变,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慨。
三、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的“霜风”与“逆旅”,以及“余寒”、“足弱”、“目昏”、“耳喧”、“心愦愦然如醉”、“口噤”等词汇,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象征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旅途中的艰难景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状态。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它通过简单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对友人的思念,还是对生活的感慨,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令人感动,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历史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元和五年,当时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期间所作,反映了他身处逆境时的心境。
五、文化影响
作为唐代文人的代表之一,白居易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以其真实、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
《十二月初六日晓发松江》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艰难和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的描绘,展示了白居易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