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尊师

上清真人佩瑶环,远游荆楚何当还。
月波流空寒似雪,云气拔地高于山。
去年乘风上京国,稽首灵君好颜色。
蓬莱坊里烟雾深,昔种蟠桃亲手摘。
忽思旧隐玉隆宫,怪物镇在深潭中。
浪涛无声江汉静,两剑嘘气如长龙。
尔来复作西南去,织女回车引归路。
解缨秋濯洞庭湖,采药晨餐石钟乳。
翩翩飞驷金盘陀,芙蓉玉冠高嵯峨。
醉中长谣送君发,一夜北风吹女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朱尊师》是元末明初诗人危素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一位高洁隐士的深切怀念和尊敬之情。下面将详细展开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文化价值:

  1.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开篇描绘:诗的首两句“上清真人佩瑶环,远游荆楚何当还”描绘了一位身佩瑶环,远离尘嚣,漫游至远方荆楚之地的神秘人物。这里的“上清真人”指的是道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其形象超凡脱俗,令人向往。
  • 情感表达:接下来的诗句如“月波流空寒似雪,云气拔地高于山”和“去年乘风上京国,稽首灵君好颜色”,不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人的敬仰之情,如同朝拜神灵一般。
  • 生活描绘:“蓬莱坊里烟雾深,昔种蟠桃亲手摘”这两句诗描绘了仙境般的蓬莱坊里,以及诗人亲自动手种植蟠桃的情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回忆与思念:“忽思旧隐玉隆宫,怪物镇在深潭中。浪涛无声江汉静,两剑嘘气如长龙。”诗人在回想自己过去的隐居之处——玉隆宫,那里有神秘的怪物守护。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宁静生活的留恋,也透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孤独感。
  • 送别之辞:“尔来复作西南去,织女回车引归路。解缨秋濯洞庭湖,采药晨餐石钟乳。”最后几句诗描述了诗人为友人准备行囊,送其启程的场景。其中,“织女回车引归路”可能寓意着友人回归故土的愿景,而“采药晨餐石钟乳”则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
  1. 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 作者介绍:危素,元末明初人,字太朴,一字云林。他的师从包括吴澄、范椁等多位著名学者,精通五经。作为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的重要文学家及历史编纂者,危素的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政治变革频发,文人面临着各种生存挑战。危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1. 作品鉴赏与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送朱尊师》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山水画卷。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使得整首诗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 思想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表达了人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时,应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历史意义:通过对《送朱尊师》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至明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宝贵资料。

《送朱尊师》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一位高洁隐士的生活轨迹,还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