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咏水仙花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
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咏水仙花》是元代著名文学家白朴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白朴,字仁甫、太素,号兰谷,祖籍陕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迁至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他是元代杰出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1. 诗词原文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2. 词的鉴赏

  • 《清平乐·咏水仙花》描绘了水仙花在寒冷冬日中绽放的美丽景象。诗中的“玉肌消瘦”与“彻骨熏香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水仙花清雅脱俗的气质。
  • “不是银台金盏酒”意味着诗人并非因饮酒而感到忧愁,而是由于天气寒冷,无法亲近温暖之物,从而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和失落。
  • “遗珠怅望江皋”和“饮浆梦到蓝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记忆的怀念,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露下风清月惨”和“相思魂断谁招”则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于爱情或友情的深深牵挂。
  1. 创作背景
  • 白朴一生未曾出仕,晚年寓居金陵,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包括《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1. 艺术特色
  • 《清平乐·咏水仙花》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水仙花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该词采用了典型的元代诗词风格,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作品富有哲理性和美感。
  1. 文化影响
  • 《清平乐·咏水仙花》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清平乐·咏水仙花》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元代诗词的魅力,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不仅是白朴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