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朱字。梦觉参差是。不种仙家白玉子。着甚消□好事。
桃花门外重重。一言半语相通。萦损题诗崔护,几回南陌春风。
清平乐 · 题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题阙》:词韵悠扬中的哲思
当我面对那行行叠叠的《清平乐·题阙》,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幽深的庭院,朱红色的字迹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愈发清晰。白朴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将这首词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白朴,元代杰出的文学家、曲作家及杂剧家,生于陕州,祖籍隩州,后迁至真定。他的一生虽未曾出仕,但以笔为剑,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佳作便是他才华的见证,同样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大文豪的艺术世界。
《清平乐·题阙》是白朴的另一力作,其内容与形式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感悟。词中,“箜篌朱字,梦觉参差是”,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幅如梦似幻的画面,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不种仙家白玉子,着甚消好事”一句,更是流露出词人对世事洞明后的超然态度。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清平乐·题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思考。
词中的桃花门重重,以及南陌春风的描写,让人联想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词人在时光流转中的感慨。江南地远无尘,而词人却如同一片闲云般自在飘逸,这份从容不迫的态度正是他人生哲学的最好体现。“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这最后一句,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让人不禁深思。
白朴的《清平乐·题阙》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曲心灵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对于美好生活和深刻哲理的追求和思考。在欣赏这首词时,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畔回荡,感受到那些文人墨客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