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越调 · 天净沙 · 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调·天净沙·冬》是元代戏曲作家、词人白朴创作的一首曲,其创作年代为元代。《越调·天净沙·冬》是一曲描绘冬日景象的诗词,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独心境。
《越调·天净沙·冬》以冷月、黄昏等清寒凄迷的意象作为开篇,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作者选取了黄昏时分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气氛苍凉的场景中。在这幅画中,暮色中的谯门显得尤为突出,萦绕在城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更是加深了这种孤寂感。
作者通过对新月冉冉升起的描述,进一步勾勒出夜幕降临的景象。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扩散。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冬日画面。
尽管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凉和孤寂的情绪,但诗中也透露出一丝超脱世俗纷扰的闲适与享受。通过“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的淡泊和对美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作品不仅传达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释放。
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通过诗歌传统的手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空间。王夫之曾评价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表达。
《越调·天净沙·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和人生的哲理,以及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