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画角:古代军中用铜制成的号角。谯门:报时用的鼓楼。
新月黄昏:指天刚黑时,月亮还亮着。
竹篱茅舍: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房屋,泛指农家住宅。
衰草:枯萎的草。
【译文】
一声号角声划破寂静的天空,傍晚时分,半庭新月映照在雪地之中。山前、水畔、村边,一片苍茫,只有那稀疏的炊烟与衰草相伴,一座孤零零的村庄矗立在那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农村的写景诗。全诗从听觉的角度入手,以声衬静,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凄清的冬日农村图。诗的前两句先写天净沙中的声音——画角声,接着写时间——黄昏,最后是空间——雪地,然后才写景物,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层层展开。诗的后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竹篱茅舍、衰草孤村。
“画角”,即军中用的铜号。此诗起首句,就以画角声入笔。这画角声,是突兀而起,惊心动魄的,它像一支巨大的交响乐队,奏出了一曲悲壮的乐章,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阵阵凄厉刺耳的号角声,响彻云霄,回荡于天地之间。
诗人又写了时间——“黄昏”。“黄昏”二字,不仅点明时间,更暗示了天气——寒冷的冬天。因为黄昏时分,天色已暗,而雪还在飘洒。这就为下面要写的景色定下了基调。
再往下,诗人又写了空间:“雪里”。这时,诗人的视角由上而下,又从远处向近处转移。他由天空、大地,一直写到脚下的田野、村庄。这时,只见那山村、村舍,被白雪覆盖,显得格外寂寥;而那几间茅屋、竹篱,更显出几分寒伧、凄凉。
诗人又写了“淡烟衰草孤村”,把画面推向了最深处。此时,诗人的视角已完全进入到了“深秋”,只见那村边、村尾,有一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那炊烟,虽不是十分浓密,却依然可见其存在。而那片枯草丛中,还有几株小草顽强地探出头来。它们虽不似春天的青草那般生机勃勃,但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它们的存在,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
虽然只是写景,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丰富的。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故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也表现了他身处异地、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感。这种情感,既是个人的情感,更是时代的悲剧。它使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也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