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烟拥乔木,粉雉倚寒空。
行人日暮回首,指点旧离宫。
好在龙蟠虎踞,试问石城钟阜,形势为谁雄。
慷慨一尊酒,南北几衰翁。
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
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
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终。
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
【注释】
苍烟:淡淡的烟雾。乔木:高大的树木。粉雉:白色的野鸡。旧离宫:已废弃不再使用的宫殿。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伟。石城:指南京钟山(今紫金山)。石城钟阜:即指金陵。形势:地理形势。南北几衰翁:问自己和谁有雄壮的气魄。赋朝云:指赋诗。歌夜月:指唱歌。新亭:三国时建业(今江苏南京)东面的一座小亭子。何苦:何必、为什么。流涕:流泪。朱雀桥:在南京秦淮河北岸。白鹭洲:在秦淮河东岸。遗恨:遗留下来深深的遗憾。唤起:引起。六朝梦:指古时的繁华。山色有无中:指山水景色如梦如幻,似有似无。
【译文】
浓密的烟雾环绕着高大的树木,一群白色野鸡栖息在冷清的高空中。行人日暮时回头眺望,指点着那已废弃不用的宫殿。好在地势像龙一样盘绕,虎一般踞守,试问那石头城和钟山的形势雄壮是谁拥有?慷慨地干了一杯酒,南北各有衰朽的人。赋诗歌唱着朝云,饮酒作乐沉醉于春风之中。新亭为什么要流泪?兴废古今都是一样的。朱雀桥边的野草,白鹭洲边江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何时才能终结呢?唤起了六朝的梦想,山水景色如梦如幻,似有似无。
【赏析】
此词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别调,写于元丰七年(1084年),当时作者正任端明殿学士,谪居黄州(今河南潢川县)。
上片“苍烟拥乔木”三句,写景。首二句写远望所见之景。烟,迷蒙的云雾。苍烟四合,笼罩着参天的乔木。乔木,高大挺拔的树木。次三句写近观所见之景。“粉雉”,白雉,一种野鸡。这里以粉雉比喻高飞的白雉,意谓它们栖止在苍烟之上,凌空而立。“寒空”,冷清的天空。这两句描写了一片苍莽浑朴的自然景色,烘托出作者对往昔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下片“慷慨一尊酒”三句,抒情。前两句由景入情。“慷慨”二字,写出了作者豪放的情怀与胸襟,也暗示出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产生的悲慨之情。“南北几衰翁”,写自己的处境。南面称王,北面称臣,现在却身陷南方的贬所,自伤身世之不幸。
过片“赋朝云”三句,议论。作者认为人生易老天难留,应该及时行乐。“赋朝云”一句用《洛神赋》“朝云兮何逝者不记?”句意,抒发惜时之感。“歌声”,指《阳关三叠》《白雪遗音》,都是唐时著名乐曲。“醉春风”,借指纵情于风月之中,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新亭”两句,感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新亭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纪念自己的功绩而建的。当年在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后来成为诗人登临怀古的地方。作者面对新亭遗址,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不由感慨万端:“兴废古今同”。
结尾“唤起”三句,哲理。从眼前景物联想到六朝旧事,再联系到眼前的现实,作者不禁发出深沉的感叹:“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六朝,泛指三国时吴、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城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故又称“金陵”。六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十分繁荣,后人称之为“六朝文化”。但当权者只知追求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结果使国家走向灭亡。作者由此引出感慨:“山色有无中”,意谓青山绿水依旧,但人世沧桑,物是人非,人事已非,使人不胜今昔之感。
全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雄浑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