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石下沧海,海内渐成空。
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
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草昧起英雄。
不待素灵哭,已识斩蛇翁。
笑重瞳,徒叱咤,凛生风。
阿房三月焦土,有罪与秦同。
秦固亡人六国,楚复绝秦三世,万世果谁终。
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的词,作者通过描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表达了对秦朝兴衰成败的深入思考和对历史命运的感慨。
鞭石下沧海,海内渐成空。
这句诗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四海之内逐渐归于一统的景象。鞭石象征着征服和统治,而沧海则代表着广阔的疆域和无尽的财富。这两句诗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辉煌成就。
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
这句诗描述了秦始皇在位期间的奢靡生活和无忧无虑的状态。高枕是指安心地躺着,望夷宫可能是他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诗反映了秦始皇在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乐和安逸。
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草昧起英雄。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朝灭亡的惋惜和遗憾。东门逐兔意味着追逐虚幻的荣誉,中原失鹿则是比喻秦朝如同失去了猎物一样失去政权。草昧起英雄则暗示着在混乱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理解。
不待素灵哭,已识斩蛇翁。
这句诗表明了秦始皇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灭亡。素灵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灵,斩蛇翁则是指斩杀了巨蛇的人,这里用来比喻秦始皇的英勇和决断。这几句诗强调了秦始皇的果断和智慧。
笑重瞳,徒叱咤,凛生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的嘲讽和讥讽。重瞳可能是指他有多个眼珠,徒叱咤则是形容他声威赫赫,凛生风则是形容他的气势如风。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秦始皇的不满和批评。
阿房三月焦土,有罪与秦同。
这句诗描述了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中所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导致阿房宫化为灰烬。这句话体现了秦始皇的奢侈和短视。
万世果谁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感慨和疑问。万世表示长远的时间,果谁终则是问历史的结果将会如何。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想要探寻天道的意愿。政在不言中则是说政治的道理往往隐藏在不言之中,需要仔细体会才能领悟。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哲理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