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节妇诗

绝道丧,今几年,善俗如灰不得然。
士知苟禄为得计,偷生忍耻不自怜。
嗟嗟此妇乃尔贤,不本教育由天全。
信兹秉彝不可泯,直与天地相后先。
太行西北黄云边,平芜落日生寒烟。
高节凛凛谁当传,后人歌我节妇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节妇诗》是元代诗人安熙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安熙,字敬仲,号默庵,是元代真定藁城的知名人物。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教育,还私下学习了刘因的学问,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念,不拘泥于世俗功名,而是以圣贤为师,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2. 诗歌内容:《高节妇诗》通过描写一位高节贤德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尚道德和坚定信念的追求与尊崇。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知识分子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3. 艺术特色:安熙在《高节妇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太行西北黄云边,平芜落日生寒烟。信兹秉彝不可泯,直与天地相后先”等句子,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壮丽景象来衬托女性高洁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4. 历史评价: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赞美贞烈、坚守节操的典型文本。它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节妇诗》不仅是安熙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元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