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将作同知明斋趣河防竹木事还京

明公端有济川才,百役供需入总裁。
东海神鞭驱石去,南山材木蔽江来。
万年砥柱狂澜息,千里桑麻故道开。
昭代君臣同禹稷,直将和气弭天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将作同知明斋趣河防竹木事还京》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该诗写于景祐元年(1034年)夏初,时值朝廷调将作同知明斋到河北任河防官,苏舜钦为之作别诗。

首联“一官何事得闲身,千里江头送故人。”诗人以“一官”点出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现在没有公事可干;又以“何事”表示自己无所事事、闲居无聊。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次联“万里风烟接路岐,扁舟相送忽沾衣。”诗人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情景:在辽阔的大地上,风烟滚滚,道路蜿蜒曲折;而诗人与友人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行驶,彼此挥手告别,突然一阵风雨袭来,使得诗人的衣服都沾湿了。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第三联“君去沧洲我归海,他年相访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再次相聚。这里的“沧洲”指大海,而“海”在这里也是指代诗人自己的心海。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像大海一样包容朋友,并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与友人重逢。尾联“人生何处不相逢,且喜今朝是胜游。”诗人以“人生何处不相逢”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同时,诗人也感叹人生无常,但今天能够相遇就已经很幸运了。

这首诗语言朴实、真挚感人,通过描写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