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廷心翰林应奉

枫叶萧萧江已秋,吴船三日住扬州。
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
征驿马嘶风满树,别筵人散月当楼。
明年春雁将书去,人在蓬瀛第几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余廷心翰林应奉》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送余廷心翰林应奉》的作者成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号礼执,元朝芜城(今江苏南通)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工诗著称。在元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中,成廷圭避地吴中,晚年居市廛,植竹庭院,自号“居竹轩”。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尽管晚年遭逢乱世,但仍留下了不少文学佳作。

  2. 诗歌原文:枫叶萧萧江已秋,吴船三日住扬州。
    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
    征驿马嘶风满树,别筵人散月当楼。
    明年春雁将书去,人在蓬瀛第几洲。

  3. 诗歌赏析:首段“枫叶萧萧江已秋,吴船三日住扬州”,描绘了一幅秋天江边的画面,枫叶飘零、江水潺潺,而船只停泊在热闹的扬州。这既是实景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和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第二段“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通过对比鲜明的色调和物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靛蓝的青绫被和云彩般的紫色衣物,不仅反映了服饰的华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第三段“征驿马嘶风满树,别筵人散月当楼”,描述了离别的场景和月光下的景象。马嘶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而人散后的月光则映照出孤独与思念。
    第四段“明年春雁将书去,人在蓬瀛第几洲”。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和期盼。虽然书信即将寄出,但人却不知何在。这种无法预测的未来增添了一丝忧伤。

《送余廷心翰林应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的诗作,更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这首诗不仅是成廷圭个人经历的艺术体现,也是元末社会变迁和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