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伯礼西村草堂

爱汝西村之草堂,嚣尘不到堂中央。
夕阳欲下山更好,大火未流夜已凉。
二履也能来户外,小舟即遣系篱傍。
岂无百榼扬州酒,与子同吃歌《沧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朱伯礼西村草堂》是元代成廷圭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成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元代芜城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热爱自然的人。他的生平充满了坎坷与变迁,但始终未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在乱世中,他选择避难吴中,晚年仍孜孜不倦地创作,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

  2. 诗歌原文:爱汝西村之草堂,嚣尘不到堂中央。夕阳欲下山更好,大火未流夜已凉。二履也能来户外,小舟刚遣系篱傍。岂无百榼扬州酒,与子同吃(一作醉)歌《沧浪》。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爱汝西村之草堂”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西村草堂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草堂之上,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嚣尘不到堂中央”这一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特点。

  4. 诗歌背景:尽管成廷圭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题朱伯礼西村草堂》便是他在避乱吴中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夕阳欲下山更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句式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静谧的西村草堂之中,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夕阳下的那份宁静与安详。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夕阳欲下山更好”一句,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更隐喻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题朱伯礼西村草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生活的灵感和力量。

相关推荐